- 港股科技股估值修复潜力仍低于历史水平,且相较于美国科技股具备显著的估值优势。
- 近期市场流动性改善,短期拥挤度压力已部分释放,市场进入震荡整固阶段。
- 未来政策将进一步促进内需和消费,中国资产价值重估行情有望延续,科技与价值投资风格将趋于均衡。
核心观点2
本投资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1. **宏观环境**:预计未来政策将持续推动内需、消费及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及房地产市场的利好将提升居民消费信心。
自“新国九条”以来,资本市场政策更加注重中长线资金入市,提升投资质量。
2. **市场流动性**:美债收益率下行及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为市场提供双重支持,南向资金成交占比已突破60%,流动性主导权增强。
人民币汇率压力减轻,为海外资金流入A股和港股创造了良好环境。
3. **科技与价值的均衡**:恒生科技指数的估值修复尚未达到历史水平,且中国科技股在横向估值上具备明显优势。
市场短期过热压力缓解,进入震荡整固阶段,预计市场风格将从科技成长转向科技与价值的相对均衡。
4. **投资方向**:重点关注政策窗口期的内需相关行业(如大消费、大金融、顺周期产业链),中国AI核心资产的重估,以及港股核心资产的进一步修复机会。
5. **风险提示**:需关注股票市场风险、技术面指标失效风险、地缘政治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历史数据的预测性降低及债券市场风险等。
总结来看,市场在内外部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有望迎来资产价值的重估,尤其是低估价值板块的修复机会。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风格将趋向科技和价值的均衡,关注政策支持下的内需和消费行业。
- 中国AI核心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未来可能有催化事件。
- 港股核心资产如恒生科技和恒生消费存在重估空间,受益于外部资金流入。
- 预计低估价值板块将迎来修复机遇,吸引中长线资金入市。
- 需关注市场风险、技术面指标失效及地缘形势对风险偏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