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板在市场中扮演着成长主线的角色,受益于中风险资产收益回归,当前估值具备较高性价比,吸引增量资金流入。
- 行业权重呈现多元共存特征,新能源和医疗保健依然是主要力量,AI与固态电池的需求强度将影响估值修复的深度与持续性。
- 科创板和北交所的崛起使创业板的产业格局更加均衡,未来发展需关注全球科技周期和新兴产业的动态。
核心观点2
本投资报告主要探讨创业板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的表现和未来潜力。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创业板作为中国新兴产业的代表,受益于中风险资产的收益回归,尤其是在机构化投资的推动下,吸引了大量居民资金流入,特别是通过ETF的方式。
市场对成长股的关注度提升,导致资金逐渐向龙头企业和中大盘成长股集中。
其次,从行业分布的角度,创业板展现出“多元共存”的特征,新能源产业链(如光伏、新能源车、储能)依然是市场的中坚力量,医疗保健行业也保持了一定比例。
尽管AI科技的崛起带动了科技权重的回升,但并未形成对其他行业的绝对替代,反而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分流。
在估值修复方面,创业板的估值仍具备较高性价比,成为增量资金关注的重点。
未来的估值修复深度与持续性将受到全球科技周期和GPU需求的影响,以及固态电池能否引领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变量。
最后,随着科创板和北交所的崛起,创业板的角色逐渐变得更加均衡,当前尚未出现彻底的权重更迭,估值仍处于低位,未来新能源或将成为主要投资方向。
同时,北交所的表现也值得关注,预计将确立新的运行中枢。
风险方面,需警惕宏观政策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整体来看,创业板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潜力和投资机会。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创业板具备较高性价比,适合增量资金追入。
- 行业ETF流入将持续受益于创业板的均衡化赛道分布。
- 全球科技周期与GPU需求将推动AI估值修复。
- 固态电池有望带动新能源板块的第二增长曲线。
- 创业板的估值处于低位,未来有望迎来反弹。
- 北交所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
- 风险因素包括宏观政策、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