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实施,重点提升电池安全标准,特别是在热扩散、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方面。
- 固态电池因其优越的安全性能和符合新标准的特性,预计将加速产业化进程,并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 投资建议关注在固态电池及其关键材料领域布局领先的企业,以把握行业转型带来的机会。
核心要点2电力设备行业快评报告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主要针对电池的热扩散、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进行升级。
新标准要求电池在热扩散测试中“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和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
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能和不易短路的特性,将受到新标准的推动,预计将加速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已经从研发阶段转向工厂试点,预计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工信部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产业标准建设,显示出对其发展的重视。
投资建议方面,建议关注电池及电解质相关企业,尤其是氧化物和硫化物体系的厂商,以及具备固态电解质原材料生产能力的上游企业。
同时,正负极材料的转型升级也值得关注。
风险因素包括政策落实、技术发展、下游需求、行业竞争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1. 电池及电解质: - 推荐关注在氧化物路线及硫化物路线布局完善、研发进展领先的电池和电解质厂商。
- 特别关注具备固态电解质关键原材料(如氧化锆、硫化锂等)生产能力的上游企业。
2. 正负极材料: - 随着固态电解质的应用,锂电池有望兼容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预计正负极材料路线将实现转化和升级。
- 建议关注高镍正极及硅基负极环节布局领先的正负极材料个股。
推荐理由: - 新国标的实施将提升固态电池的需求,促进其产业化进程。
- 固态电池正处于从研发到量产的关键阶段,政策的逐步落地将加速产业化转折点的到来。
-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相较于传统锂电池有显著提升,符合新国标的安全要求,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