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高频经济数据表现平平,但股市对乐观数据的定价明显高于悲观数据,可能导致政策刺激预期增强。
- 参考历史,股市在经济下行时可能提前反应,结构性牛市有望在经济疲软中持续,特别是若稳增长政策落实。
- 风险因素包括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和美股剧烈波动,可能影响历史规律的有效性。
核心观点2该投资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未来预期比高频经济数据更为重要。
自2月以来,高频经济数据表现平平,如信贷同比偏弱、CPI和出口疲软、节后消费季节性走弱,局部亮点主要集中在二手房销售和挖掘机等行业。
然而,股市对乐观数据的反应较强,而对悲观数据的反应较弱,反而会促使政策出台以稳增长。
报告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发展路径。
第一种是股市短期内过于乐观,行业轮动可能被证伪;第二种是悲观数据已被充分定价,稳增长政策以及新兴产业(如AI)将带来新一轮景气周期,股市可能提前反映这一变化。
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参考2013-2014年和2019年的股市走势,经济持续偏弱时股市仍能演绎结构性牛市。
在经济企稳数据不完美的情况下,股市仍能活跃。
历史上,股市对盈利和景气周期的定价并不总是同步,常常会提前反应。
2013-2014年和2019年均显示出在经济下行时股市的表现较好,只有在较大宏观负面冲击下才会出现显著回撤。
最后,风险因素包括房地产超预期下行和美股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历史规律失效。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当前高频经济数据表现偏弱,但股市对乐观数据的定价较多,悲观数据定价较少。
- 局部预期偏弱的数据可能引发稳增长政策,如降准降息和消费刺激。
- 参考2013-2014和2019年的市场表现,股市在经济偏弱时可能提前反应,出现结构性牛市。
- 经济企稳数据虽不完美,但仍可激活顺周期投资机会。
- 风险因素包括房地产超预期下行和美股剧烈波动,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