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车企在1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具备较大份额提升空间,当前市场份额不足50%。
中高端市场盈利能力强,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竞争将围绕品牌塑造展开。
未来投资重点应关注具备高端子品牌的传统自主车企及新兴智能电动车品牌。
核心要点2本报告探讨了自主汽车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及未来增量空间。
预计2024-2025年,自主车企的市场份额主要来自5-15万元的A级车市场,而未来的高增长潜力则在1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
中高端市场的竞争核心在于品牌塑造,品牌壁垒将影响市场份额的稳定性。
根据预测,5-15万元市场年销量约为1,100-1,200万辆,年净利润约为500-600亿元;而15-25万元市场年销量约为550-600万辆,年净利润同样为550-600亿元。
25万元以上的豪华市场年销量约为400万辆,净利润可达800亿元,显示出高端市场的盈利能力强。
海外豪华品牌通过差异化策略构建品牌标签,形成超豪华、一线豪华和二线豪华的竞争格局。
自主品牌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推动下,逐步解构传统豪华品牌的定位,尤其在25万元以上市场中,理想、小米、华为等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引领行业。
在15-25万元中端市场,竞争格局分散,缺乏明确的领导者,自主品牌有机会通过智能化和设计优势替代合资品牌。
当前自主品牌在15万元以上市场的份额不足50%,仍有超过500万辆的市场空间待开发。
投资建议集中在15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推荐关注中高端新势力(如小米、理想、小鹏)、传统自主品牌(如吉利、长城、比亚迪)以及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如赛力斯、上汽、长安)。
风险提示包括车市下行、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及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包括:小米集团(与电子组联合覆盖)、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赛力斯、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以及北汽蓝谷和江淮汽车。
推荐理由: 1. 自主品牌在15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的份额提升空间大,目前份额不足50%,合资车企仍占主导地位。
2. 该市场盈利能力强,品牌力可避免陷入单一维度的价格竞争,未来将成为决定车企利润弹性的核心空间。
3. 中高端新势力如小米、理想和小鹏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具有优势,有潜力引领行业发展。
4. 传统自主车企如吉利、长城和比亚迪具备高端子品牌,有望在中高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5. 与华为深度合作的车企如赛力斯、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能够利用技术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
风险提示包括车市下行风险、新车型销量和需求不及预期,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