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计2024年将继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但需关注银行息差、人民币汇率和债券发行等因素的变化。
- 降息与降准的时机将受到人民币汇率调整和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可能在1月迎来窗口期。
- 开年财政发力将与货币宽松相结合,降息可能晚于降准,需留有政策应对空间。
核心观点2
这篇投资报告分析了中国央行在2024年初的货币政策动态,主要关注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尽管债券利率持续创新低,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依然强烈,四季度未降准并未打消这种预期。
报告认为,货币宽松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但实施节奏需兼顾银行息差、人民币汇率和债券发行。
其次,降息需确保银行资产和负债利率匹配,以维护银行息差,创造货币宽松的空间。
当前,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存款利率刚性,降息降准需待息差趋稳。
再次,降准和降息的时机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密切相关。
近期中美利差处于历史低位,汇率压力可能导致央行推迟降息,转而采用降准等其他工具。
最后,财政政策的发力对货币宽松至关重要,预计在春节前后和三季度的发债高峰期可能会有降准配合落地。
此外,市场预期和经济基本面也是降息降准的重要考量因素。
展望未来,降准可能在1月落地,以应对春节资金需求及化债专项债的提前发力,而降息可能会晚于降准,需等息差稳定和汇率调整后再行考虑。
风险提示包括货币政策力度与节奏的超预期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意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