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制造业PMI降至49.0%,主要受外贸冲击影响,新出口订单和进口PMI显著下滑,整体生产和采购活动减弱。
- 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行业表现相对较好,显示出一定的韧性,但建筑业新订单指数显著下降,需引起关注。
- 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经营活动预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未来政策将继续推动内需,行业分化可能加剧。
核心观点24月PM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面临外贸冲击的衍生影响。
制造业PMI降至49.0%,非制造业PMI为50.4%,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制造业中,多项指标下滑明显,尤其是新出口订单和进口PMI,分别降至44.7%和43.4%。
这导致生产、采购和价格等环节受到影响,生产PMI降至49.8%,采购量PMI从51.8%降至46.3%,由扩张转为收缩,出厂价格和原材料购进价格均下降。
大企业在应对外部风险方面表现更为迅速,尽管其PMI降幅最大,但仍高于中小型企业。
高技术行业和消费行业的景气度相对较高,前者PMI为51.5%,后者在内需支撑下表现韧性。
非制造业PMI略有下降,建筑业新订单PMI降至39.6%,表明该行业面临较大压力。
尽管面临外部冲击,市场预期仍保持扩张,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的经营活动预期均处于较高水平。
政治局会议强调统筹国内经济与国际经贸斗争,表明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
未来经济走势将受到出口下行、逆周期政策提振内需及科技突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行业分化可能加剧。
风险因素包括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变化及其对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