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相关材料和导电剂厂商有望受益。
- 硅料龙头企业减产,行业供给改善,预计价格和盈利将修复。
- 海上风电建设加速,预计未来几年装机大幅增长,相关产业链机会显著。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优质厂商有望获得技术突破。
- 风险提示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等。
核心要点2
报告摘要核心要点如下: 1. 新能源汽车方面:多家企业在固态电池的性能提升和量产进度上取得进展,预计将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
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能够兼容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相关厂商将受益于产业化进程。
同时,碳纳米管导电剂能够改善固态电池中材料的导电性,相关企业也将受益。
2. 新能源硅料行业:头部企业已明确减产计划,预计12月国内多晶硅排产下降,库存有所去化,行业供给有望改善。
中长期来看,随着库存去化和下游需求回暖,硅料价格及盈利有望修复。
3. 海上风电市场: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加速,预计2024年装机达到7-8GW,2025年进一步提升。
海风“单30”政策的落地将推动深远海开发,相关产业链机会增多,关注海缆、管桩等领域。
4. 电力设备与工控:AI技术的突破和政策引导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优质厂商有望通过技术升级获得突破。
5.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装机、限电改善、产品价格下跌、电网建设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1. 固态电池相关厂商:近期多家企业在固态电池的性能提升和量产进度方面取得进展,预计将加速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固态电池兼容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相关厂商有望受益于产业化的加快。
同时,碳纳米管导电剂相关厂商也将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推进。
2. 硅料龙头企业:根据行业自律背景,头部企业积极落实减产控产工作,预计行业供给将改善。
中长期来看,伴随库存去化和下游需求回暖,硅料环节的价格及盈利有望修复。
3. 海上风电相关企业:随着国内海上风电项目的加速建设和“单30”政策的落地,预计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大幅增长,相关企业如海缆、管桩、主机、漂浮式锚链等将受益于产业链机遇和增长空间。
4. 人形机器人相关厂商:在AI技术突破和政策引导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有望加速,降本需求推动各零部件的国产替代,将促进国内优质厂商的技术升级,率先取得突破的企业将深度受益。
风险提示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达预期、新能源装机和限电改善不达预期、产品价格大幅下降风险以及电网建设和招中标情况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