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推出,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融资方面逐渐扩大,但发行总量仍显不足,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偿债需求上。
- 民营企业应积极申请科技创新资质,利用多样化的发行标准,提升市场认可度,同时探索“复合贴标债券”和混合型科创票据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 在政策支持和区域资源的助力下,民营企业可合理运用增信工具,特别是创新型增信措施,以降低融资门槛并拓宽融资渠道。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债券标的: 1. 科创票据 2.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操作建议及理由: 1. 强化科创属性,充分利用多样性标准:民营企业应积极申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并在募集说明书中阐述科创属性,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这种做法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借助科创资质的背书提高市场认可度。
2. 创新融资工具设计,探索“复合贴标”与混合型产品:民营企业可以结合政策导向,尝试发行“科创+绿色”或“科创+乡村振兴”等复合贴标债券,以满足多领域融资需求,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同时,探索发行混合型科创票据,通过灵活的条款设计吸引风险偏好型投资者。
3. 合理利用增信工具,探索创新型增信措施:民营企业应增加增信工具的使用,积极探索专利、研发投入等无形资产质押的创新型增信措施,以弥补信用落差。
当前政策环境鼓励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4. 乘制度和政策导向之“东风”,借力区域资源:民营企业应利用当前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例如“即报即审”的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发行科创债。
同时,借助发达的区域经济环境和科技金融支持,提升融资效率和市场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