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内卷式”竞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背景、行业范围、目标定位、政策举措和持续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宜简单等同。
- 整治“内卷式”竞争旨在提升我国产业全球竞争力,强调技术创新和员工权益,而供给侧改革主要聚焦于传统行业的结构调整。
- 预计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持续时间较长,对市场的影响是长期的支撑,而短期内需谨慎解读其效果。
核心观点2
本报告探讨了“防内卷”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异同,主要观点如下: 1. 宏观背景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背景是国内经济下行和全球化竞争加剧,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和外部战略打压;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发生在经济企稳和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未涉及全球供应链竞争压力。
2. 行业范围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涵盖传统行业(如光伏、钢铁、水泥)及新兴产业(如锂电、新能源车),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和盈利压力大的传统行业。
3. 目标定位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旨在提升我国产业全球竞争力,关注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和可持续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侧重于传统行业的出清,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 政策举措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依托全国统一大市场,强调法制化和多样化,采用公平竞争审查等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主要针对国有企业,采用行政命令手段进行产能调控。
5. 持续时间差异: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政策预计持续时间较长,涉及长期制度建设;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时间较短,主要集中在2016-2017年。
总体来看,整治“内卷式”竞争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显著区别,不能简单将其等同。
虽然整治“内卷式”竞争可能对市场形成短期催化,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观察,政策落实需要时间。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解读偏差、市场学习效应超预期和行业政策变化超预期等。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整治“内卷式”竞争将改善相关行业的竞争格局。
- 促进企业通过创新和提升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 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进而对股价形成坚实支撑。
- 投资者需密切观察政策落地过程及成效。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解读偏差、市场学习效应超预期及行业政策变化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