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PI和PPI数据显示内需疲软,食品和能源价格下跌导致CPI同比维持负增长,PPI降幅扩大,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固,预计将出台更多宽松政策。
2. 受海外需求和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中国出口增速下滑,短期内可能出现“抢出口”现象,但长期外需疲软将导致出口增速转为负增长。
3. 债券市场低位震荡,流动性偏松,市场关注央行政策和资金面变化;权益市场表现分化,金融股强于消费股,未来可能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核心观点2本周金融市场分析显示,宏观经济方面,CPI和PPI均受到能源和食品价格下行的影响。
5月CPI同比下降0.1%,核心CPI同比增速小幅上升至0.6%,显示内生增长动力增强但需求仍疲软。
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30%,为2023年8月以来最低,主要由于内需疲软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
在进出口方面,受海外需求疲软及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5月出口同比增长4.8%,进口同比下降3.4%。
短期内可能出现“抢出口”现象,但长期来看,外需疲软将导致下半年出口增速进入负增长区域。
金融数据方面,居民和企业贷款依然疲软,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200亿元,同比减少。
社会融资增量为2.29万亿元,主要由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贡献,整体金融数据表现偏弱,经济复苏亟需更多政策支持。
资金面分析显示,央行本周净回笼727亿元,资金价格小幅上行。
下周税期临近,可能对资金面造成一定扰动,央行的市场操作将受到关注。
在债券市场,整体低位震荡,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流动性偏松的环境下,市场关注资金面变化。
权益市场表现分化,金融风格较强,创业板指表现相对较好。
市场活跃度有所上升,日均成交金额增加。
展望未来,市场对二季度经济预期上调,可能带动风险偏好修复,关注中美关税谈判进展和基本面变化。
风险提示包括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经济复苏超预期及地方财政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