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出口同比增速显著低于2月,剔除春节效应后仅为5.7%,显示“抢出口”效应减弱。
- 进口同比下滑4.3%,大宗商品和能源进口疲软,反映出中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
- 未来出口可能面临更陡峭的下行风险,建议加强消费刺激政策以应对潜在挑战。
核心观点2该投资报告分析了中国出口和进口的现状及未来风险。
首先,3月出口同比增长12.4%,但由于春节提前,剔除这一影响后,实际同比增幅仅为5.7%,显著低于2月的水平,显示出“抢出口”效应的减弱。
美国的关税政策仍然对中国出口构成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针对半导体等产业链的影响。
从进口方面来看,3月进口同比下降4.3%,主要受到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回落的影响,同时对美关税政策的反制也加剧了进口疲弱。
尽管加工贸易中间品的进口有所回升,显示出第二轮“抢出口”可能正在酝酿,但整体进口表现仍偏弱。
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半导体等产业链的出口在经历短期增长后开始回落,而中端消费品的出口有所恢复。
未来几个月,出口将受到产业链向美国回流的成本影响,可能面临更为陡峭的下行风险。
报告指出,当前政策需要加大对内需的刺激力度,以应对出口面临的挑战,并强调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出口增速低于预期。
因此,提升消费刺激和扩大消费补贴是当前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