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市场在博弈主导下,短期仍有余温,但跨年阶段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 行业配置方面,关注新能源、科创及港股互联网等核心资产,预计A500指数有超额收益潜力。
- 市场风格将从小微盘股向价值成长股转变,重点关注化债、资产重估及内需扩展方向的投资机会。
核心观点2
### 投资报告核心要点总结 1. **市场环境**: - 当前市场处于博弈主导状态,基本面和政策面变化暂时未能显著反映。
- 市场处于历史低性价比区域,短期仍有余温,但跨年阶段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2. **行业配置**: - **新能源**:供给压力缓和进程加快。
- **科创**:预计2025年创投市场将迎来拐点,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联动机会增加。
- **港股互联网**:基本面拐点已确立,核心资产值得关注。
3. **市场风格变化**: - 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边际修正,风格从小微盘主题投资向价值成长转变。
- 资金流向从小微盘股和题材股向ETF、权重股及大中盘股回归。
4. **重点关注方向**: - **化债与资产重估**:涉及地产、建筑、环保、地方政府开支、城商行及非银金融等。
- **扩内需方向**:消费电子、机械、汽车、国产医疗设备等。
- **新质生产力方向**:车路云、低空经济、自主可控等。
- **供给优化预期**:钢铁、建材、光伏等。
5. **关注指数与主题**: - 重点关注A500指数。
- 关注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主题。
总结而言,当前市场虽有短期机会,但需谨慎应对可能的调整,行业配置应聚焦于新能源、科创和港股互联网等领域,同时关注市场风格的变化及相关投资方向。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当前市场处于历史低性价比区域,短期仍有余温,但跨年阶段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 新能源行业供给压力缓和,值得关注。
- 科创板在2025年可能迎来创投市场拐点,增加一二级联动机会。
- 港股互联网核心资产的基本面拐点已确立。
- 市场风格将从小微盘主题投资转向价值成长股。
- 资金流向将偏向ETF、权重股及大中盘股。
- 关注化债与资产重估相关行业,如地产、建筑、环保等。
- 扩内需方向的投资机会包括消费电子、机械、汽车等。
- 重点关注A500指数及市值管理和并购重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