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结构不平衡问题,促进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
- 政策优化产品供给、管理服务和领取条件,预计将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推动个人养老金市场需求释放。
- 未来,投研能力强的头部机构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个人养老金长期规模可期,但需警惕制度推进不及预期及市场波动风险。
核心要点2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宣布自2024年12月15日起,所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标志着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该政策背景下,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在36个试点城市落地以来,逐步完善,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
此次通知不仅扩大了实施范围,还优化了产品供给、管理服务和领取条件等细则。
具体变化包括: 1. 产品供给方面,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扩大,纳入国债、特定养老储蓄和指数基金,并鼓励金融机构研发适合长期养老需求的产品。
2. 管理服务水平提高,商业银行被鼓励销售多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并改善服务渠道。
3. 领取条件放宽,允许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等情况下提前领取养老金。
4. 限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银行变更次数,以防止竞争乱象。
展望未来,个人养老金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推动长期资金流入资本市场。
当前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7000万,但实际缴费金额仍低,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的成熟,预计长期资金将更多流入资本市场。
同时,产品创设和投研能力强的头部机构将更具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包括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不及预期、利率超预期下行、及权益市场波动等。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个人养老金相关金融产品,包括养老目标基金、税延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等。
推荐理由: 1. 政策支持: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国推行,标志着政策层面对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的重视,有望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2. 产品供给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的进一步拓宽,能够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需求,吸引增量资金。
3. 投资管理服务优化:金融机构鼓励开展默认投资服务,帮助普通投资者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降低因缺乏知识和经验导致的投资风险。
4. 账户流动性提升:领取条件的优化,允许更多情况下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提高账户流动性。
5. 长期市场需求释放:随着养老金三支柱结构的完善,个人养老金市场的长期规模可期,预计将推动更多资金流入资本市场。
6. 竞争格局变化:产品创设及投研能力强的头部机构将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优势,预计将引领产品供给端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