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满足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补能需求,缓解消费者的补能焦虑。
-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50万辆,但充电桩数量不足,导致“车多桩少”的现状。
- 低速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推动了“无人驾驶+储充一体”的移动补能解决方案,解决了固定式充电桩的排队和场地限制问题。
核心要点2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要点如下: 1. **市场背景**:自2021年起,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消费者的补能焦虑逐渐显现。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6万辆,市场占有率为5.3%;到2023年,销量已达到9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1.6%。
2. **充电设施现状**:截至2023年,中国充电设施的车桩比为2.37,存在“车多桩少”的问题,固定充电桩面临充电排队、车辆占位和场地限制等痛点。
3. **技术创新**:在无人驾驶技术和电池降价的推动下,移动充电机器人应运而生。
2023年以来,低速无人驾驶技术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
4. **解决方案**:移动充电机器人结合无人驾驶和储充一体化技术,有效解决了固定充电方式的痛点,为电动汽车提供灵活的补能方案。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投资标的 1. **移动充电机器人** 2. **无人驾驶技术公司** 3. **电池制造企业** ### 推荐理由 1. **市场需求增长**: - 随着2023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31.6%,电动汽车的补能需求日益增加,推动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市场潜力。
2. **解决充电痛点**: - 固定充电桩面临“车多桩少”、充电排队、车辆占位等问题,而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灵活应对这些痛点,提供便捷的补能服务。
3. **技术进步**: - 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步商业化应用,结合储充一体的移动充电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充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4. **市场环境变化**: - 电池价格下降和技术进步为移动充电机器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 **政策支持**: - 国家对新能源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的政策扶持,将进一步促进移动充电机器人的发展,增强投资安全性。
综上所述,移动充电机器人及相关技术企业将成为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