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后出现结构失衡,主要源于政府干预力度过大。
- 经济增长分为赶超阶段和平衡增长阶段,适度的政策干预可以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 解决结构失衡需持续市场化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调整收入分配和创新机制,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核心观点2
本报告分析了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但在某些领域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分为赶超阶段和平衡增长阶段。
干中学模型和定向技术增长模型强调了资本积累和研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指出市场自发学习的局限性,强调政府通过政策干预来内部化学习外部性的重要性。
然而,实证研究显示,中国在1978-1992年和2012年至今的干预力度过大,导致了经济结构失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报告建议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以及转变创新机制,以实现更长期的经济增长。
风险提示包括: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财政和货币政策超预期、模型假设过于严格,以及模型与现实存在偏差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