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预计为17.37万亿元,增速维持在6.5-7%,较2024年有所下滑。
- 制造业信贷持续“挤水分”,贷款需求下行,政信类贷款因化债政策影响显著下降。
- 信贷资源区域分化改善,但经济发达地区信贷回落幅度较大,整体融资需求偏弱。
核心要点22025年银行业信贷投放展望显示,社会信贷投放的主要趋势为“挤水分”。
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7.8万亿,较2023年减少5万亿,增速为7.5%。
信贷投放节奏上,预计Q1占比为50%,全年四个季度分别为53%、21%、15%和10%。
从结构上看,自二季度以来,纯贷款增长乏力,票据融资增量占比提高至34%。
制造业信贷投放显著收缩,中长期贷款增速降至14.8%。
政信类信贷因化债影响出现下滑,基建类贷款增速约为13.97%。
房地产贷款有所改善,监管支持政策推动信贷流入。
区域信贷资源分化有所改善,经济发达地区信贷增速较低,而东北地区降幅小于发达地区。
预计2025年信贷增速将降至7%以下,监管对信贷规模的考核有所放松。
贷款利率降幅慢于LPR,套利空间压缩,制造业贷款将持续走弱。
农商行贷款投放依然疲软,预计202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7.37万亿,同比减少约0.5万亿,增速维持在6.5-7%。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震荡、社会信贷需求弱和银行息差压力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1. 制造业信贷: 推荐理由:尽管制造业信贷面临“挤水分”的压力,但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长期来看,制造业仍有潜力可挖,尤其是在技术升级和高端制造领域。
2. 房地产市场: 推荐理由:监管当局针对房地产市场推出多项支持性工具和举措,预计“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推动房地产项目融资,可能带来投资机会。
3. 农商银行: 推荐理由:虽然农商行贷款投放在短期内较弱,但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农商行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基建类贷款: 推荐理由:尽管基建类贷款增速有所下滑,但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未来仍有可能保持一定的投资活力,特别是在新基建和绿色基建方面。
综合来看,尽管信贷投放面临一定的压力,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特定行业和领域仍有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