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CPI同比由负转正,环比降幅收窄,核心CPI创14个月新高,显示消费政策和能源价格回暖的积极影响。
- 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主要受供给充足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
- 尽管CPI有所反弹,但消费需求依旧偏弱,企业面临多重压力,未来政策调整或将改善供需结构。
核心观点22025年6月的通胀数据反映出CPI和PPI的不同趋势。
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CPI同比增长0.1%,结束了连续四个月的负增长,环比降幅收窄至-0.1%。
这主要得益于能源价格压力减轻及消费政策的拉动,核心CPI同比上升至0.7%,创近14个月新高。
在微观层面,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环比维持在-0.4%。
国家统计局指出,PPI下降主要由于原材料供给充足、能源价格下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企业面临多重压力,库存持续缩小。
总体上,CPI出现边际改善,但消费需求仍偏弱,PPI持续低迷,需求不足和供需失衡是价格长期低迷的主要原因。
中央财经会议提到的“反内卷”政策或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改善供需结构,进而对物价形成一定支撑。
风险方面,需关注宏观经济政策、降息降准、财政政策的不及预期,以及可能出现的信用事件集中爆发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