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1.3万亿元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有效提振了内需和消费。
- 设备更新和基建投资显著推动了制造业和相关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有较好增长。
- 未来仍需关注中美经贸谈判的不确定性,持续优化政策以保障经济增速和实现再通胀目标。
核心观点2本投资报告分析了中国政府在面对外部经济风险时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特别是对“两重”(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和“两新”(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措施。
自年初以来,政府安排了1.3万亿元特别国债,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报告指出,“两重”“两新”政策的实施效果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消费持续回升,前五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等相关商品的消费增速显著,预计将拉动全年消费增速上升约2个百分点。
在设备更新方面,制造业投资增长强劲,前五个月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速达到17.3%。
设备更新政策的实施预计将推动整体投资增长约1.6个百分点,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10.4%,电力和水利投资增速显著,传统交通投资增速相对较低。
预计“两重”项目将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1.6个百分点,进而推动GDP增长。
报告还强调了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制造领域的表现。
尽管当前经济形势有所改善,但仍需关注中美经贸谈判的不确定性以及房地产投资的疲软。
总体而言,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提升“两重”“两新”的实施效率,以确保经济增速达到5%的目标,并实现再通胀。
风险提示方面,报告提到政策效果的估算存在误差,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