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参与积极,降幅温和,产品供应丰富多元。
集采规则逐渐成熟,重视产品质量与临床价值,给予创新产品一定溢价,推动市场竞争。
预计将提升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临床可及性,国产品牌有望借助供应链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核心要点2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公布,涵盖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需求量分别为1.1万套和25.8万个。
此次集采降幅温和,外资企业参与积极,包括康蒂思、柯惠、雅培等知名品牌中选。
集采规则趋于成熟,考虑产品质量和临床价值,避免单纯低价竞争。
新增二次报价机制,增强了企业的竞争机会,促进市场公平性。
投资建议方面,集采方案尊重创新,给予高临床价值产品溢价,整体不再绝对追求低价。
预计此次集采将提升相关产品的临床可及性,推动患者需求释放,国产品牌有望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进口替代。
建议关注国内血管介入龙头企业心脉医疗。
风险提示包括行业竞争加剧、国际贸易摩擦及政策变化等。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心脉医疗 推荐理由: 1. 集采规则趋于温和成熟,综合考虑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供应与配套服务等,给予临床更大选择空间,稳定临床使用格局。
2. 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完善,集采方案尊重创新,给予高临床价值产品一定溢价,医保支付向创新药械倾斜。
3. 集采非绝对“唯低价论”,中选价格核心决定因素为产品竞争格局与内在临床价值。
4. 此次集采将提升人工耳蜗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临床可及性,有效推动患者需求释放,促进行业发展增长。
5. 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供应链优势、性价比与本土临床创新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集中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