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预算改革旨在从制度角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强调支出优先级排序和退出机制,以适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
- 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将自我审查和整合重复支出,力求节约资金并优化支持方向,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 预计未来零基预算改革将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将面临优化,整体效率提升比单纯增加资金更为重要。
核心观点2零基预算改革的核心要点可以总结如下: 1. **改革背景与目标**:零基预算改革旨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
改革的推进主要集中在试点地区和领域,未来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
2. **支出审议机制**:改革强调从零开始逐项审议各项支出,意在打破固定支出模式,建立更具灵活性的支出退出机制。
专项资金预算的执行期限被限制为不超过3年,促使财政支持的领域接受绩效考验。
3. **项目优先级排序**:各地在预算安排中逐步引入项目竞争机制,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其余项目则根据项目储备度、成熟度和优先度进行排序。
通过动态调整重点保障事项清单,提高资金项目的投入强度。
4. **重复支出清算**:改革强调节约资金,通过整合同类支出、优化支持方向和查重机制,减少财政资金的重复申报和低效支出。
例如,安徽和浙江分别整合了预算资金和精简了项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未来展望与风险**:预计零基预算改革将继续延续和扩大,郑州等地已开展试点,取得了显著的审减效果。
然而,外部风险、改革落实力度不足和地方财政收缩等问题仍需关注,改革对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