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中国CPI同比下降0.7%,主要受高基数和春节错月影响,环比也出现负增长。
- 食品价格大幅下滑是CPI转负的主要因素,供需格局尚待改善。
- 服务价格季节性回落,核心CPI转为负增长,反映出国内消费需求仍需提振。
核心观点22月中国通胀数据表现疲软,CPI同比下降0.7%,低于预期的0.5%,PPI同比下降2.2%。
主要原因包括高基数效应和春节错月影响。
去年同期春节消费集中释放,导致价格基数较高,剔除这一因素后,CPI同比仅上涨0.1%。
此外,天气因素也对食品价格产生了影响。
从供需角度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主要因供给偏松和需求季节性收缩。
非食品消费品价格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政策补贴的影响,部分价格如交通工具和燃油小汽车继续下行。
服务价格也出现季节性回落,环比下降0.5%。
整体上,核心CPI同比和环比均转为负增长,显示国内消费需求仍待提振。
政府将CPI目标下调至2%左右,意在应对内生动能偏弱的现实,未来政策将聚焦于提振消费和优化供给。
需关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及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