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标的:中国船舶(600150) 推荐理由:公司作为国内军船及民船领军企业,受益于船舶行业高景气,营收和盈利持续改善。
重组进展顺利,预计市占率提升至22.52%,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船企。
长、中、短周期需求旺盛,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核心观点1-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中国船舶是国内军民船舶领域的领军企业,手持订单量持续增长,市场份额有望扩大。
- 受益于国际贸易需求、船舶老龄化和环保要求,未来新造船市场需求旺盛,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将显著增长。
- 投资评级为“强烈推荐”,但需关注全球贸易摩擦、红海航道危机及重组进程等风险因素。
核心观点2
中国船舶(600150)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军船及民船领军企业,作为核心军民品主业上市公司,其在国内新造船市场的市场份额约为13.32%。
自2019年两船合并以来,中国船舶持续进行资产及业务整合,船舶造修业务占比已提升至95%以上。
公司受益于船舶行业的高景气,营收和盈利均有所改善,降本增效取得显著成果。
在需求侧,长、中、短三周期共振,新造船市场需求旺盛。
长周期方面,国际贸易需求稳定,预计2025-2029年国际海运贸易量年均增长2.4%。
中周期方面,船舶老龄化带来存量更新需求,2035-2039年将是更新需求高峰期。
短周期方面,红海航道危机推动航运市场景气度提升,预计航运需求将小幅增长。
供给侧,中国船舶在全球造船业的份额持续提升,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量大幅增长,中国新接订单量占全球76.94%。
预计随着内部整合的推进,中国船舶集团将进一步优化产能结构,增强整体竞争力。
航运市场总体呈现高景气,推动“运价—收益—船价”传递式上涨。
2024年底全球新造船价格指数和中国新造船价格指数均实现显著增长,但按通胀调整后仍低于历史高点。
细分船型方面,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的市场情况各有不同,预计未来需求将有所分化。
盈利预测方面,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持续增长,分别为826.59/925.07/1,013.80亿元和38.42/75.41/95.01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2/19.5/15.5X。
投资评级为“强烈推荐”。
风险提示包括全球贸易摩擦、红海航道危机缓解导致的需求下降、全球新造船价格高位可能影响购船意愿、市场订单波动及重组进程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