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上升,但美元走势与货币政策并不完全相关,更多取决于美国与非美经济体的相对周期和通胀差异。
- 美国经济韧性相对较强,可能支撑美元,但若降息窗口关闭,美元仍处于中长期贬值趋势。
- 欧洲财政政策扩张和经济复苏潜力可能导致美欧经济周期收敛,从而影响美元指数的表现。
核心观点2本报告分析了美元的走势与美联储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指出美元的弱势并不必然意味着需要降息。
杰克逊霍尔会议后,市场对美联储转鸽的预期上升,导致美元下跌。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降息,但降息的节奏仍需根据经济数据来决定。
报告强调,美元指数反映的是美国与非美货币的相对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增长韧性、货币政策差异和通胀风险。
历史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在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情况下,美元曾多次出现贬值,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相对非美经济体的预期变化和货币政策的分化。
未来展望中,美国面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困难,可能导致美元贬值。
相对而言,欧洲的财政政策扩张有望支持其经济复苏,进而对美元形成压力。
此外,报告指出日本可能因通胀反弹而收紧货币政策,这也将影响美元走势。
总体来看,尽管短期内美元可能有波动,但在“类滞胀”环境下,长期内美元仍处于下行通道。
风险提示包括美国经贸政策的重大变动及关税扩散带来的全球经济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