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回升,存续规模重回30万亿,主要受到宽货币政策和存款利率下降的支持。
- 开放式理财产品占比保持稳定,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承压,固收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理财资金逐渐向高流动性资产配置。
- 下半年需关注“脱媒”趋势对理财规模的影响、固定收益产品结构的变化、估值整改带来的风险以及理财机构评级的落地对行业的影响。
核心要点2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银行理财规模稳步增长,存续规模重回30万亿以上,达到30.67万亿,增幅为2.4%。
主要因素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存款利率的下调,促使资金流入理财产品。
开放式产品占比稳定,现金管理类理财面临收益率下行压力,规模有所减少。
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增配高流动性资产成为趋势。
展望下半年,预计银行理财将面临更多扰动因素,存款“脱媒”现象将持续,但理财收益波动性可能增加。
低波稳健产品仍将是主要选择,理财机构的资管能力要求将提升,评级制度有望落地。
整体来看,理财市场在稳健中寻求变革,需关注权益类投资和风险偏好的变化。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固定收益类产品: - 推荐理由: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稳定,且在低利率环境下,理财资金主要流向固定收益类(非现管)产品。
由于市场对稳定收益的需求增加,这类产品能够提供相对安全的投资选择。
2. 公募基金: - 推荐理由:公募基金配置显著增加,特别是债券型基金,因其高流动性和操作便利性,成为理财的重要配置选择。
随着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公募基金的吸引力也在增强。
3. 现金管理类理财: - 推荐理由:尽管现金管理类理财面临收益率下降的压力,但其在流动性管理中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随着投资者对流动性要求的提升,现金管理类产品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4. 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 - 推荐理由:在资本市场景气度提升的背景下,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的规模有所修复,未来理财产品中含权类产品的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收益潜力。
5. 高流动性资产(如利率债、公募基金等): - 推荐理由:理财资金增配高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市场波动和提升收益,特别是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通过灵活操作来增强收益是理财机构的一种策略。
总体来看,投资者应关注固定收益类产品、公募基金及权益类产品的配置,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理财机构的资产配置策略将影响产品的收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