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出口增速显著放缓,主要受对美“抢出口”效应退坡影响。
- 对美出口金额降幅达33.12%,而对东盟、香港及欧盟等非美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速,显示出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趋势。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韧性强,仍然是支撑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普遍下滑,反映出美国市场需求的减弱。
核心观点2
2025年8月,我国进出口总金额为541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
其中,出口金额3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4.4%;进口金额2194.8亿美元,同比增长1.3%;贸易顺差为102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7%。
尽管整体增速保持正增长,但8月出口增速为2025年次低值,显示出“抢出口”效应的显著退坡。
对美出口方面,8月出口金额降幅达到33.12%,较上月扩大11.5个百分点,反映出对美“抢出口”效应的减弱。
虽然中美双方确认对等关税延长90天,但此前的抢出口行为已透支未来需求。
与此同时,对东盟、香港、欧盟和非洲的出口保持较快增速,显示出我国贸易伙伴的多元化。
从商品结构来看,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普遍下滑,尤其是玩具、箱包、灯具和服装等消费品的出口受到影响。
相对而言,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表现较为强劲,分别增长7.6%和8.9%。
其中,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的增长对整体出口增速贡献显著。
总体来看,尽管面临出口压力和对美市场的挑战,我国仍在努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并通过多元化市场支持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