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万亿元化债政策的发布将改善基建项目回款,推动建筑央企业绩修复和盈利提升。
- 市值管理指引的实施有助于低估值央企估值回归,提升国有资产价值。
- 基建设计企业将优先受益于资金和需求改善,同时海外市场布局具备战略意义。
核心要点2
该投资报告聚焦于建筑行业,主要分析了化债政策和市值管理对央国企的双向驱动作用。
报告指出,财政部发布了规模达10万亿元的化债政策,预计将显著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推动存量项目的建设和回款,改善基建投资增速,进而促进建筑企业的业绩修复。
同时,2025年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态度,预计新建项目投资将逐步释放,地方基建投资需求有望回暖。
市值管理方面,新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将推动低估值央国企的估值回归,提升国有资产价值。
建筑央企在经营业绩上具有稳固的龙头地位,尽管2024年面临压力,但新项目招标量有望增加,带动订单增速回暖。
基建设计行业作为产业链前端,将优先受益于资金和需求改善,设计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相对较好,预计将更快实现业绩改善。
此外,海外市场拓展具有战略意义,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布局将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方面,报告推荐关注低估值基建工程央企(如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等)、基建设计央国企(如中交设计、地铁设计)以及出海优质龙头(如中材国际、中钢国际)。
同时,风险提示包括基建投资下滑、化债政策实施不及预期、需求不足等因素。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低估值基建工程央企: - 推荐标的: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
- 推荐理由:化债政策重磅发布,业绩修复可期,市值管理全面推开,助力破净央企估值提升。
2. 基建设计央国企: - 推荐标的:中交设计、地铁设计。
- 推荐理由:基建产业链前端,央国企设计公司经营稳健,轻资产高毛利模式,业务全国布局或主营高壁垒设计业务,围绕主业进行产业链拓展。
3. 出海优质龙头: - 推荐标的:中材国际、中钢国际。
- 推荐理由:国内基建增长趋稳态势下,出海企业有望打造业务长期成长新支撑点,“一带一路”布局具备战略意义,海外业务占比高,海外订单持续增长,海外细分领域竞争力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