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通过高性价比的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汽车业务,成功构建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 可穿戴业务和智能手机之间的协同效应显著,推动了市场份额的提升和产品力的增强。
- 随着“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推进,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和投资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结构性机会。
核心要点2
本投资报告围绕小米集团的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汽车业务进行分析,强调其协同效应和产业重构。
1. 手机业务:小米自2011年至2014年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占领中低端市场,2015至2016年遭遇销量低谷后,通过扩展产品线恢复增长。
2017年后,海外市场贡献显著,AIoT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2021年至2024年,小米将重点放在技术和体验的提升上。
2. 可穿戴业务:小米手环以极致性价比在市场上取得成功,2015年占全球市场15.4%。
其市场份额连续九年位居全球前三。
小米TWS耳机与手机的协同效应显著,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量达300万台,成为国内第一。
3. 汽车业务:小米进入新能源造车领域,主打高性价比,结合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力。
通过早期投资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超250亿元,增强产业链整合能力。
4. 盈利模式:小米的盈利模式依赖于硬件销售与互联网服务双轮驱动。
硬件低毛利但销量大,互联网服务则提供高利润,主要由广告和游戏业务支撑。
投资建议方面,随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推进,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汽车业务将持续增长,相关产业链企业将迎来结构性机会。
风险提示包括下游需求放缓、技术和客户导入不及预期及贸易摩擦加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包括小米集团-W(1810.HK)、闻泰科技、韦尔股份、蓝思科技、瑞芯微、兆易创新、长盈精密、泰凌微、翱捷科技、雅创电子、宁德时代、拓普集团、飞荣达、均胜电子、华阳集团、联创电子、德赛西威等。
推荐理由:随着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深化,其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和智能汽车三大业务板块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这将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迎来结构性机遇。
小米在高性价比硬件方面的优势,以及互联网服务的盈利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