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达成贸易协议,未来对外经贸谈判进入“冲刺”阶段。
- 7月31日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决将直接影响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合法性及全球经贸格局。
- 如果法院支持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中国在对美谈判中可能面临更大压力,而若否决则可能增强中国的谈判主动权。
核心观点2
本周美国对外经贸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特朗普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达成贸易协议。
中美将在7月28日进行第三轮经贸会谈,可能就“出口管制”达成新成果。
7月31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将对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启动关税的行为作出裁决,结果将直接影响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合法性和全球经贸格局。
在特朗普2.0时期,援引IEEPA加征的关税主要分为三类:芬太尼关税、对等关税以及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IEEPA加征关税面临国会与行政权力的争议,国际贸易法院已裁定特朗普的全球及报复性关税无效,认为关税权力属于国会。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可能有四种情景,包括支持或推翻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
若法院支持特朗普,可能导致对中国的谈判更加强硬;若否决,则可能使中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权。
无论结果如何,特朗普可能会通过其他行政措施继续加征关税。
下周关注重点包括中美斯德哥尔摩第三轮经贸谈判、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辩论及美国对尚未达成协议国家的新一轮关税。
同时需警惕美国与其他国家谈判中可能损害中国利益的条款,以及中南半岛局势的潜在风险。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1. 关注7月27日至30日中美斯德哥尔摩第三轮经贸谈判的进展,特别是关税问题。
2. 密切关注7月31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结果,可能影响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合法性。
3. 关注8月1日美国是否对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实施新一轮关税。
4. 留意是否有新的国家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重点关注欧盟、印度和加拿大。
5. 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如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可能影响中国利益,需谨慎评估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