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生物行业在报告期内整体下跌4.47%,部分子行业如血液制品和线下药店表现较好。
- 北京和深圳相继推出创新药支持政策,强调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和资金支持。
- 建议关注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出海潜力的药械公司,以及业绩超预期的企业,风险包括政策和研发进展的不确定性。
核心要点2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跌幅为4.47%,表现不及沪深300指数。
血液制品和线下药店表现较好,涨幅分别为3.99%和2.70%;医疗研发外包和体外诊断则表现较差,跌幅分别为-20.32%和-9.68%。
截至2025年4月11日,医药生物行业PE为25.83倍,估值下行,低于均值和负一倍标准差。
26家上市公司股东净减持2.95亿元,其中21家减持5.43亿元。
2024年业绩披露中,130家公司中有11家归母净利润增速≥100%,21家增速≥30%但<100%。
重要行业资讯包括NMPA征求境外药品进口意见、艾伯维和信念医药的新药获批、FDA计划淘汰动物实验等。
北京市和深圳市推出创新药支持政策,强调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及资金支持,建议关注具有原始创新和出海能力的公司及业绩超预期企业。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和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及市场风险加剧。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 1. 创新药公司:北京市推出的32条创新药支持措施和深圳市的全链条支持政策,表明政府对医药行业的重视与支持,尤其是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出海能力的药械公司。
2. 血液制品公司:在本报告期内,血液制品子行业表现较好,涨幅为3.99%,显示出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和投资潜力。
3. 医疗耗材公司:该子行业的PE相对较高(32.82x),表明市场对医疗耗材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4. 业绩超预期的企业:根据报告,部分公司在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表现优异,建议关注这些业绩超预期的企业。
整体建议:持续关注医药生物板块中的创新药、血液制品以及医疗耗材领域的公司,特别是那些具备原始创新能力和出海能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