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消费信贷需求,直接惠及消费者和服务业主体。
- 政策实施将有助于银行信贷增长和息差稳定,避免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投资建议看好国有银行,尤其是全国性银行,预计将受益于信贷量增和信用成本改善。
核心要点2该银行业点评报告主要分析了财政贴息政策对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的影响。
政策旨在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财政部和央行联合推出的贴息政策包括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主要特点如下: 1. 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直接降低居民和企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主要惠及真实需求的客户。
2. 消费信贷的贴息不包括信用卡,5万元以下的贷款可享受贴息,5万元以上仅限于特定领域(如家用汽车)。
3. 贴息比例为1%,消费贷的贴息不得超过合同利率的50%,服务业单户享受的贴息上限为1万元。
4. 政策实施期限不超过1年,消费贷贴息自9月1日起实施,可能会延期。
5. 政策旨在防止内卷性竞争,稳定银行息差,避免价格战带来的压力。
报告认为,政策将释放真实信贷需求,提升银行信贷增长和息差稳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建议投资者关注国有银行,尤其是具备良好零售基础的全国性银行,如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
推荐理由:财政贴息政策直接惠及消费者及服务经营主体,有助于银行信贷增长及息差稳定,避免银行在价格战中的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发展趋于良性。
政策到期后可能存在延期和扩容的可能性,未来可能出现中央财政支持全国性银行和地方财政支持地方性银行的局面,有利于释放重点区域企业活力及消费需求。
阶段性利好国股行,尤其是具有较好零售客群基础的全国性银行,能够吸收原本地方性银行的潜在信贷需求,助力消费信贷量增价稳,同时零售风险改善将降低信用成本,强化红利逻辑驱动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