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月社融增速持平,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超预期,主要受企业信贷和政府债券推动。
2. 信贷结构由居民强转向企业强,企业短贷新增规模创近年新高,但居民信贷表现疲弱。
3. M1、M2增速回落,非银存款减少,表明微观主体活力仍待修复,未来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降低。
核心观点21月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社融总量和人民币贷款均出现积极变化。
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到70,600亿元,同比多增5,866亿元,增速持平于8.00%。
信贷结构上,企业信贷表现强劲,居民信贷相对疲弱,企业短期贷款创近年新高,新增人民币贷款51,300亿元,同比增加2,100亿元。
M1和M2增速均有所回落,非银存款显著减少,M1增速环比下降至0.40%,M2同比增长7.00%。
新口径下,春节前企业活期存款向居民转移,反映出微观主体活力仍需修复。
展望未来,降息的必要性下降,央行可能会优先考虑稳汇率,债市需保持谨慎态度,关注基本面表现的结构性弱点。
风险包括央行政策收紧及市场波动。
总体而言,1月金融数据展现出企业信贷的亮眼表现,社融结构的改善,但微观经济活力仍需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