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一季度社融和信贷数据表现良好,财政政策的“靠前发力”效果显现,企业资金修复明显,但居民信贷需求有所走弱。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未来需关注内外部不确定性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以及汇率和中美摩擦对经济的潜在冲击。
- 债市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需重点关注关税摩擦进程和经济复苏的持续性。
核心观点22025年一季度金融数据表现良好,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均实现增长,反映出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和企业资金状况的改善。
具体来看,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5.18万亿元,其中3月增量为5.89万亿元,同比增加1.06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3月新增贷款3.64万亿元,同比多增0.55万亿元。
在货币供给方面,3月M2同比增长7%,M1增速回升至1.6%,而M0同比增长11.5%。
这表明财政支出上升和需求回暖带动了企业和个人存款的活期化趋势,M2与M1之间的剪刀差明显收窄。
尽管市场信心有所恢复,但由于内外部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有效需求的持续恢复仍需观察。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流动性合理充裕,未来可能会考虑降准降息,但需关注国内需求恢复的可持续性及国际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从债市角度看,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需关注进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和利差波动。
中美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的收入和利润,短期信用风险有所增加。
未来的关注点包括关税摩擦进程、经济复苏的持续性以及政策的修复力度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