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A股在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尽管整体盈利下滑,仍出现了显著的赚钱效应,特别是中小创表现优于主板。
- 杠杆资金的涌入推动了股市的剧烈波动,市场情绪受到强烈影响,最终导致了两次异常波动和流动性危机。
- 当前A股与2015年有相似的盈利周期和因子结构特征,但整体估值和杠杆率显著低于2015年,且企业的创新能力已大幅提升。
核心观点2投资报告总结: 一、宏观环境: 2015年,中国GDP实际增速为7.0%,工业增加值和企业利润均出现下滑,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
在产能过剩、油价暴跌和出口萎缩的背景下,工业品价格(PPI)累计下滑5.2%,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受到拖累。
二、行情节奏: 投资者加杠杆是2015年A股行情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两融和场外配资,杠杆资金显著提升市场波动性。
2015年经历了两波杠杆资金加速入市,推动市场上涨。
6月中旬市场见顶后快速下行,初期以主动去杠杆为主,后期因强行平仓加剧流动性危机。
央行在6月和8月采取了降息和降准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
三、结构特征: 2015年A股市场呈现强烈的赚钱效应,上证综指全年上涨9%,个股平均涨幅达到76%。
中小创表现优于主板,创业板指涨幅达84%。
市场结构性行情表现出“主题行情”特征,盈利稳健的企业收益率反而较低,且并购重组成为市场热点。
四、当下异同: 当前A股行情与2015年有相似之处,包括盈利周期位置和因子结构特征。
然而,当前整体估值水平和杠杆率显著低于2015年,且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有明显进步。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当前A股市场处于盈利周期的下行尾声,适合关注阶段一的投资机会。
- 小市值股票组合具备优势,建议配置相关资产。
- 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低于2015年,存在反弹空间。
- 杠杆率水平低于2015年,市场波动性相对较小,有助于稳定投资环境。
- 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基本面改善,为长期投资提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