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地方政府贡献占比高达87%。
- 近年来,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提升,2023年占到16.4%,为平衡预算提供了支持。
- 未来非税收入改革将朝向管理规范化和地区特色化发展,但地方财力提升空间有限,需优化事权财权划分。
核心观点2### 财税重塑系列之一:非税收入分析 #### 一、非税收入概述 - **定义**: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罚没和行政事业类收入等。
#### 二、现状分析 - **收入构成**: - **国有资源收入**:占比最高,2022年达到39%。
- **专项收入**:波动在20%-30%之间,经济发达地区占比最高。
-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在财政收入压力大的年份,增速显著。
- **罚没和行政事业收入**:占比稳定,受监管环境影响。
- **央地比例**: - 地方非税收入占比约90%,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近30%,中央约5%。
- **整体规模**:2023年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16.4%,近年来有所提升,起到平衡预算的作用。
#### 三、未来改革方向 - **优化财权事权划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扩大非税收入征收范围。
- **“费改税”进程**:可能持续推进,提升非税征收的规范性。
- **地区差异化**: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非税收入结构可能分化,资源省份可通过国有资源增值扩大收入。
#### 四、风险提示 - 政策变动超预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历史经验失效等可能影响非税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 总结 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的改革需关注管理规范化与地区特色化,以提升地方财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