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CPI同比小幅上涨至0.2%,主要受气温偏高和出行需求回落影响,环比超季节性回落。
- 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政策效果初显,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
- 短期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物价回升的输入性因素偏负向,需关注政策宽松力度和流动性变化。
核心观点211月物价数据显示,CPI同比增长0.2%,低于预期的0.5%,而PPI同比下降2.5%,也优于预期的-2.7%。
整体来看,物价走势符合预期,但短期内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气温偏高的影响,CPI环比出现超季节性回落,主要由于出行需求减少及食品价格下降。
具体分析如下: 1. CPI环比超季节性回落,同比小幅上涨,主要受气温偏高和出行淡季的影响。
2. 翘尾因素由负转正,新的涨价影响减少,预计下月翘尾影响为0。
3. 核心CPI同比微升,环比由平转降。
4. 八大类项目中,食品、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环比下降,衣着类环比上涨。
5. 食品价格因气温偏高超季节性回落,鲜活食品价格下降对CPI环比影响明显。
6. 非食品价格环比由平转降,旅游出行相关产品服务价格下降,但服装和汽车价格上涨。
PPI方面,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工业品需求有所恢复。
生产资料价格小幅上涨,生活资料价格稳定。
政策的扩内需效果推动了有色、钢铁和水泥价格的上涨。
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政策宽松力度是否达预期及流动性变化的影响。
整体来看,物价回升的势能可能在明年一季度有所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