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力行业正经历市场化改革,电力信息化需求显著增长,尤其在新能源消纳方面面临挑战。
- 投资建议关注理工能科、朗新集团等电力信息化相关公司,预计未来将受益于智能电网的发展。
- 风险包括市场化改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及技术变革等。
核心要点2
本报告对中国电力信息化进行了深度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1. 电网结构:电网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负责电能的输送和分配,通过变电站调节电压以减少损耗。
电力信息化在各个环节均有需求。
2. 行业现状:发电装机容量由“五大四小”企业主导,输配电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负责,覆盖全国。
2024年1-10月电网投资同比增长21%,显示智能电网发展趋势。
3. 改革进程:电力行业经历了多阶段改革,市场化改革自2015年起推动电力交易和售电侧改革,旨在优化电价和资源配置。
4. 信息化需求:五家典型电力信息化公司中,四家近八年净利润年均增长超过15%,显示出电力信息化需求显著增长。
5. 挑战与对策:电力消费增长和新能源规模扩大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挑战。
市场化改革通过电价改革和需求响应促进新能源消纳,灵活性改造措施如煤电改造、微电网、储能技术等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6. 投资建议:关注理工能科、朗新集团、安科瑞等电力信息化相关公司。
7. 风险提示:包括市场化改革不及预期、竞争加剧、技术变革及经济波动等风险。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包括:理工能科、朗新集团、安科瑞、东方电子、云涌科技、国网信通、远光软件、恒华科技、智洋创新等电力信息化相关公司。
推荐理由: 1. 电力信息化需求增长显著,尤其是在电力消费增加和新能源规模扩大的背景下。
2. 多家公司在近八年的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15%,其中三家超过20%,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
3.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电力交易机构和售电侧的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电价形成机制。
4. 灵活性改造措施(如煤电灵活性改造、微电网、储能技术和虚拟电厂等)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符合市场化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