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动型资金和个人投资者是当前资金面的主要变量,公募基金增量主要来源于ETF和指数型基金。
- 个人投资者在主题行情中仍是重要资金来源,流入持续性相对较强,但对市场赚钱效应敏感。
- 其他机构资金的边际变化明显减小,北上资金和私募资金在不确定环境下加减仓保守,短期难以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核心观点2本报告分析了当前资金面状况,主要关注被动型资金和个人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
首先,公募基金在2025年前五个月增加了1948亿元,主要来源于被动型基金,特别是ETF和指数型基金,后者的规模占比已提升至80%以上。
主题指数ETF在一季度表现突出,尤其是科技板块,预计后续将继续成为增量主力。
其次,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ETF的偏好存在明显差异,机构倾向于宽基指数ETF,而个人投资者则更青睐主题ETF。
预计2024年下半年,机构将增持沪深300等宽基指数,而个人投资者将增持医药和半导体类ETF。
个人资金方面,尽管市场赚钱效应有所回落,但在主题性行情的推动下,个人投资者的持续流入仍较强,尤其是两融资金与市场表现高度相关,未来有望成为持续增量。
其他资金方面,北上资金和私募基金的增减变化较小,整体边际变化显著低于历史水平,短期内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保险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提升依赖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而企业回购资金短期内难以成为主要增量来源。
最后,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资金政策变化及历史规律失效等,可能影响A股市场表现。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被动型基金,尤其是ETF和指数型基金,将是未来资金增量的主力。
- 机构投资者偏好宽基指数ETF,建议关注沪深300、上证50和科创50等指数。
- 个人投资者在主题行情中持续流入,若市场形成上行预期,其资金流入将更加明显。
- 两融资金与市场赚钱效应高度相关,建议关注两融余额的变化。
- 其他机构资金的边际变化较小,短期内对市场影响有限,需谨慎对待。
- 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