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月中国出口增速放缓至2.3%,但绝对金额创新高,显示出口韧性依然强劲。
2. 对东盟、美国等地区的出口维持平稳,农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表现良好,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放缓。
3. 短期内出口有反弹空间,未来出口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美国的关税政策。
核心观点21-2月外贸数据显示,尽管出口增速放缓,但出口额创下新高,显示出一定的韧性。
出口同比增速为2.3%,主要受去年高基数影响,但并未出现明显走弱迹象。
出口韧性的原因包括:一是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尚未显现,我国对美出口保持稳定;二是全球制造业边际改善,支撑了外需;三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高位波动,有利于出口。
从地区来看,我国对东盟、美国的出口保持平稳,对中国香港、越南、印度等国的出口增速较高。
特别是对越南的出口在高基数下仍保持两位数增速,对印度的出口增速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从产品来看,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箱包、鞋靴和家具的出口增速放缓。
农产品出口对整体出口贡献小幅增加,而纺织品和服装等因高基数影响,增速转负,拖累整体出口增速。
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增速放缓,农产品和能源类资源品的进口增速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大宗产品价格低迷及中美贸易关税的影响。
展望未来,短期内出口可能反弹,主要受基数因素消除、对东南亚和南亚出口稳中有升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流动性宽松的背景。
但2025年出口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美国的关税政策变化,需关注其对全球贸易的潜在影响。
风险提示包括海外政策变动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