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DeepSeek等技术的出现,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成本大幅降低,预计2025年将成为“AI+医疗”元年。
- 国内AI医疗产业链复杂,分为C端自我管理、B2C远程管理、B2C临床管理和B端自我管理四类。
- 投资建议包括硬件与AI结合的企业,如测序和影像设备公司,以及数据与AI结合的公司,但需关注技术迭代和行业竞争风险。
核心要点2
这份投资报告主要探讨了“AI+医疗”领域的发展前景,认为2025年有望成为该领域的元年。
DeepSeek的出现标志着算力成本的显著降低,推动大模型的平民化,AI产业逻辑从算力向应用端延伸。
医疗行业具备强大的AI应用潜力,主要因为细分产业产生了大量高质量数据,以及医疗产业链的复杂性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机会。
报告指出,美股AI医疗投资对国内有借鉴意义,尤其是一些成熟的上市公司案例可以为国内的商业模式探索提供参考。
国内AI医疗产业链可分为四类:C端自我管理、B2C远程管理、B2C临床管理和B端自我管理。
投资建议方面,推荐关注硬件与AI结合的公司,如测序设备、影像设备和个人健康终端公司;以及数据与AI结合的公司,如测序数据和体检数据公司。
风险提示包括技术升级迭代可能不及预期、商业化进程滞后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如下: 1. 硬件+AI领域: - 测序设备公司:华大智造等 - 影像设备公司: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 - 个人健康终端公司:三诺生物、鱼跃医疗等 推荐理由:这些公司在硬件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结合AI技术,有望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满足市场对高效医疗服务的需求。
2. 数据+AI领域: - 测序数据公司 - ICL数据公司:金域医学等 - 体检数据公司 推荐理由:随着AI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将显著提升,这些公司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具备潜力,有助于挖掘更多医疗价值。
风险提示包括技术升级迭代不及预期、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