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3%,但较2024年12月大幅回落,主要受高基数影响,外需仍有韧性。
- 进口额同比下降8.4%,受内需不振和贸易战影响,且年初工作日减少也加剧了进口疲软。
- 未来贸易战对出口和进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显现,预计3月出口将面临较大幅度负增长,而进口也将继续保持负增。
核心观点22025年1-2月的贸易数据反映出出口动能整体偏强,而进口则出现明显下降。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以美元计价,1-2月出口额同比增长2.3%,但较2024年12月回落8.4个百分点,主要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
进口额同比下降8.4%,明显低于2024年12月的增长1.0%。
从出口来看,尽管同比增速回落,但环比数据显示,出口动能依然较强,1-2月出口额较去年12月增长60.9%,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外需仍有一定韧性,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回升至50.1,显示外需尚未完全疲软。
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3%,可能受到“抢出口”效应的影响,尽管贸易战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
在进口方面,1-2月的同比下降主要受内需不振、贸易战影响以及日历天数减少等因素影响。
官方制造业PMI中的进口指数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内需不足。
1-2月进口商品中,原油、铁矿石和集成电路等主要商品的进口量均出现下降,而大豆进口量有所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逐步显现,预计3月的进口额将继续负增长,但由于日历天数和工作日的影响减弱,降幅可能收窄到约-5.0%。
整体来看,贸易战的影响将对出口和进口产生持续的压力,宏观政策将继续聚焦于稳定外贸和推动内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