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行行业化债政策总体上对银行业绩产生正面影响,息差影响有限,约为2个基点。
- 2024年起,每年将有8000亿专项债券用于化债,预计五年累积可减轻隐性债务压力。
- 银行在化债过程中将优先以低利率替换高风险信用部分,助力资产质量和净息差的稳定。
核心要点2在11月8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债务限额,化债资源增至10万亿,并计划从2024年起每年发行8000亿专项债券用于化债,五年内累计4万亿,以降低隐性债务至2.3万亿,减轻化债压力。
调研显示,三家农商行、三家股份行和六家城商行普遍认为化债对其影响不大,部分银行的息差影响仅为2个基点,或化债高峰期已过。
在有限的化债额度下,银行将优先用低利率置换高信用风险部分,这有助于减少减值损失并保留高质量利息收入,从而支撑资产质量和净息差。
投资者需注意,简单统计基建城投相关贷款占比并不能真实反映化债风险,因为区域风险不同,且并非所有贷款都是高风险敞口。
此外,化债的落地力度和进度可能低于预期。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银行股(农商行、股份行、城商行) 推荐理由: 1. **化债政策正面影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6万亿债务限额,化债资源增至10万亿,预计将减轻银行的化债压力。
2. **息差影响微小**:调研显示,受影响的银行息差影响仅为2个基点,部分银行认为化债高峰期已过,整体影响有限。
3. **资产质量支撑**:低利率置换高信用风险部分,减少减值损失,同时在信贷需求有限的情况下保留高质量的利息收入,支撑资产质量和净息差。
4. **区域风险差异**:化债涉及的贷款风险不同,简单加总并不能真实反映风险敞口,部分贷款并非高风险,有助于投资者更好评估风险。
综上所述,银行行业在化债政策下的整体表现被认为是正面的,适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