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在面对“对等关税”冲击后展现出韧性,受到中央及国企增持的支持,市场信心逐步恢复。
- 尽管政策反复带来高波动和避险情绪,但港股仍具备结构性支撑,内需导向及科技行业发展将提供动力。
-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健,资金外流压力有限,预计将吸引全球再平衡资金流入港股市场。
核心观点2本周港股市场受到“对等关税”政策反复的影响,经历了较大波动,但整体表现出韧性。
4月7日,因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关税,亚太市场普遍下跌,港股单日调整近3000点。
然而,在中国央行及其他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市场迅速企稳。
中央汇金等机构入市托底,加上国企增持和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增强了市场信心。
尽管“对等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导致市场避险情绪高企,但港股具备结构性支撑。
内需导向的板块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有望得到政策加码支持,AI、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将推动市场主题行情。
港股的高股息板块对内资仍具吸引力,而外资整体仓位偏低,全球避险情绪上升对港股的抛压有限。
人民币汇率在全球关税政策影响下表现稳健,资金外流压力较小。
整体来看,尽管短期风险资产面临调整,但港股市场仍具备吸引力,预计将吸引部分全球再平衡资金流入。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港股市场具备结构性支撑,内需导向板块表现相对稳健。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下,内需政策预计将进一步加码,提供支撑。
- AI、智驾、机器人等行业的技术升级推动后市结构性主题行情。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支持港股上涨。
- 港股高股息板块对内资保持吸引力,外资仓位偏低,抛压有限。
- 调整后港股性价比回升,有望吸引全球再平衡资金流入。
- 人民币汇率稳健,资金外流压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