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6日的ECI指数显示,供给和需求有所回升,但消费和基建投资依然低迷,预计需求将继续边际回暖。
- 房地产“白名单”机制促进了信贷改善,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企业融资表现强劲。
- 流动性持续改善,短期内降准和降息的需求不高,有效融资需求的持续性需待2月份数据验证。
核心观点2本周的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显示,房地产“白名单”机制推动了信贷改善。
根据截至2025年2月16日的数据,周度ECI供给指数为50.17%,需求指数为49.88%,均有所回升。
分项中,投资指数和出口指数小幅上升,而消费指数略有回落。
整体来看,节后工业生产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需求端出现结构性分化,房地产销售和出口表现平稳,但基建投资仍显乏力,待财政政策支持。
在房地产方面,节后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增长12.80%,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高值,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迹象。
然而,基建方面开复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均低于去年同期,表明基建投资恢复缓慢。
ELI指数为-1.24%,短期内降准和降息的必要性不高。
1月份新增贷款达到5.13万亿,创历史新高,显示出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情况良好。
非金融企业的长期和短期贷款均超预期增长,部分原因是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机制的有效实施。
流动性方面,1月末M2增速回落至7.0%,M1增速从1.2%降至0.4%。
存款结构发生变化,企业存款减少而居民存款增加,预计春节后会出现回流。
尽管股市表现震荡,资金流向企业存款的趋势有所改善。
总体而言,货币政策仍需“择机”调整,短期内降准和降息的迫切性不高,需关注2月份的数据以评估有效融资需求的持续性。
同时,需警惕短期“抢出口”现象及政策力度低于市场预期的风险,以及房地产改善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