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投资消费失衡,尤其在光伏、新能源和汽车等行业。
- 新一轮“反内卷”政策被视为“供给侧改革2.0”,旨在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落后产能的有序退出。
-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优化将使价格成为资源配置的依据,推动“进入-竞争-退出”全过程的改革。
核心观点2本投资报告围绕中国宏观经济的反内卷与市场化改革展开,主要核心要点如下: 1. **宏观背景**:随着房地产和债务周期的深度调整,国内需求逐渐向服务业转型升级,导致投资与消费之间出现失衡,特别是在光伏、新能源和汽车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
2. **反内卷政策**:新一轮的反内卷政策被市场视为“供给侧改革2.0”,其核心在于应对产能过剩问题,并通过政府的介入推动改革。
3. **消费结构变化**:自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超越制造业后,中国经济逐步向消费型社会转型,居民消费需求从商品向服务转移。
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较快,导致供给过剩而需求不足。
4. **市场竞争与企业退出**:市场经济中,规模效应是主要特征,企业通过扩张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中,必然会出现大企业吞并小企业和亏损企业退出市场的现象。
因此,如何有序退出落后企业成为反内卷的重要任务。
5. **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此次反内卷不仅是淘汰落后产能,更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涉及“进入-竞争-退出”的所有投融资环节,旨在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价格成为资源配置的依据。
6. **风险提示**:需关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反内卷政策的落地效果、落后产能的出清进度、数据提取的及时性及模型假设的合理性等风险因素。